草果是什么 它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

2017-09-30 点击:184

  草果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草果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干燥的果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用作于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来使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草果是什么?并且它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

  草果是什么

  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不开裂,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荫蔽潮湿的林中地带,以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地。人工栽培以云南为主。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是一种调味香料,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其干燥的果实被用作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草果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药品简述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草果是什么

草果是什么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辅助药用价值

  1.以草果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用草果配柴胡、草果桂枝

  等14味中药组成柴桂草果汤,治疗流感行性感冒300例,总有效率为95.31%(浙江中医杂志,1993,1:65)。

  2.以草果15克,诃子5克,山柰5克,官桂5克,焙干研细末,再以樟脑5克,一起入香油125克中,装入盐水瓶,密封浸泡三天后,外擦用治斑秃,治疗30例,均愈(中医药学报,1987,3:53)。

  3.配知母,具有调寒热,和表里之功,善治疟证。

  4.配常山,可加强截疟之药力,免除常山涌吐之弊。

  5.配砂仁,增强化湿浊,温脾阳,和胃气的功效。配厚朴,化湿浊,健脾胃,行气和胃。

  6.配白豆蔻,二药相使配对,各取所长,具有较强的化湿醒脾,暖胃散寒,行气止痛,调中止呕作用。

  药用附方

  1.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书》草果饮)

  2.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细锉。每服20克,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清脾汤)

  3.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细锉。每服25克,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果附汤)

  4.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5.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上等分为粗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传信适用方》草果饮)

  6.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10克,厚朴5克,草果仁2.5克,知母5克,芍药5克,黄芩5克,甘草2.5克。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瘟疫论》达原饮)

  名家论述

  1、“草果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明·《慈幼新书·草果饮》程云鹏

  2、“草果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宋·《济生方·清脾汤》严用和

  3、“草果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细锉。每服半两,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宋·《济生方·果附汤》严用和

  4、“草果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宋·《仁斋直指方》杨士瀛

  5、“草果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宋·《传信适用方·草果饮》吴彦夔 [辑]

草果是什么

草果是什么

  6、“草果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明·《瘟疫论·达原饮》吴又可

  7、“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明·《纲目》李明珍

  8、“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清·《本草求真》黄宫绣

  9、“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霍湿浊之蕴祟。草果之治 瘴疟,意亦犹是。然凡是疟疾,多湿痰蒙蔽为患,故寒热往来,纠缠不已,治宜开泄为先。草果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量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 颇有妙义,固不必专为岚瘴立法。惟石顽所谓实邪不盛者,当在所禁耳。”——《本草正义》张山雷

  10、“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元·《饮膳正要》忽思慧。

  11、“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清·《本经逢原》张璐。

  12、“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清·《本草求原》赵其光。

  食疗价值

  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

  草果赤豆炖青鸭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微炒、捣碎用。性味辛温。能燥湿散寒。温燥之性胜于草豆蔻。用于脾胃寒虚,脘腹胀痛,呕吐或腹泻。常与草豆蔻同用。可以用来制作卤水用。

  草果的香辛成粉主要为挥发油中的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除此之外还含有香叶醇(Geraniol)和草果酮(Tsaokone)。

  草果补充信息: 草果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草果仁、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草果食疗作用: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芳烈燥散具有燥湿温中,辟秽截疟的功效

  主治胸膈痞满,脘腹冷痛,恶心呕吐,泄泻下痢,食积不消,霍乱,瘟疫,瘴疟,还能解酒毒,去口臭。

  烹调用途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宜忌: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应忌食草果。

  草果赤豆炖青鸭的制作材料:

  主料:鸭1500克药食帖士

  辅料:草果15克,赤小豆250克

  调料:盐10克,大葱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草果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看了上面这篇文章,我想大家也都基本了解了草果,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认识草果有所帮助。

相关养生

相关食谱